驻马店市科学技术局2016年工作总结
2016年,全市科技工作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求真务实,取得了突出成绩。
一、主要工作成绩
全年实施科技创新项目160项,其中争取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5项,获得资金支持 1454万元;成功创建市产业集聚区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填补了我市无高新区的空白;驻马店市天中孵化器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蛋鸡养殖智能化装备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金凤牧业)创建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组建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创建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3家;认定农业科技园区4家;认定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家,专利申请1877件,专利授权1061件;驻马店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通过2013年度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复核。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大力实施科技计划项目,支撑经济发展成效明显。争取省科技经费支持项目25项,支持经费1454万元。申报省2017年科技项目67项。实施市本级科技计划项目135项,支持科技资金759万元。其中重大科技专项5项,支持科技资金160万元。通过项目实施取得直接经济效益28.6亿元、利税4.5亿元。
二是突出平台载体建设,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新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院士工作站1个;新建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2016年4月份,驻马店市天中孵化器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个;发挥黄淮国家众创空间示范带动作用,新认定省级众创空间1个 ,培育市级众创空间2个;认定国家级“星创天地”1家,认定省级“星创天地”2家。
三是加强创新主体培育,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2016年我市建成驻马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带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创历史新高,总数达38家。备案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8家,网上注册110家。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1 家,“科技小巨人 (培育)企业”11家。积极推动企业科研费用加计抵扣、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按15%和企业科技创新产品政府优先购买等企业创新优惠政策的落实。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额4600万元,同时,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200万元,有力推动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提高了我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是加快成果转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科技成果评审。去年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93项,省级33项,市级60项。推荐省科技进步奖参评8项,其中1项获二等奖。市科技进步奖授奖项目114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53项,二等奖60项。发挥中科院河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驻马店分中心平台作用,重点承接转化中科院相关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成果,与中科院签约合作项目2个,获中科院河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经费支持180万元。对一加一天然面粉有限公司的“原味馒头粉及其生产方法的产业化”、驻马店市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的“矩圆形自卸车关键技术应用及产业化”等4个转化经济效益突出的科技成果项目,市分别给予20万元科技资金奖励,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这4项成果转化产值达到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7.6亿元,利税7850万元。
五是加强科技开放合作,拓展发展新空间。在十九届中国农加工洽谈会有12个科技合作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积极开展与郑州大学和浙江大学的科技合作,引进6名院士和5名浙江大学的教授来我市进行合作与指导工作。与2家知名研发机构合作建立了研发中心。2016年实现技术交易额860万元。河南金凤牧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河南省蛋鸡养殖智能化装备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也是我省去年唯一的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全省“开放创新·合作共赢——北上专项行动”筹备会在我市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星出席会议并致辞,省厅领导赵建军书记出席作了重要讲话,副厅长夏培臣、副市长冯玉梅出席会议,有关省辖市的科技局长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筹备充分,计划周密、不仅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还受到了省厅领导的赞誉。
六是推进民生科技发展,提升科技惠民水平。积极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认定市级农业科技园区4个。实施河南省科技惠民计划项目1项,新认定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3家。积极开展科技扶贫工作,为扶贫村争取了村室搬迁、美丽乡村等项目,筹集帮扶资金188万元。投入科技资金20万元,支持了300亩葡萄园种植项目,发挥了科技在脱贫攻坚中的支撑作用。举办了以“创新引领共享发展”为主题的2016年科技活动周,开展科技人员下基层集中服务、知识产权宣传周、防震减灾知识“五进” 等活动,共发放各类科普资料5万余份,开展科普咨询、义诊服务5000余人(次)。
七是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夯实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了“151”天中科技创新人才评选活动。目前,此类人才已达64人,已成为我市科技战线上的领军人才。引进院士6人,博士10人,教授5人,认定省创新团队2个。派往我市的省级科技特派员6个,“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人选120名。参加“三区”科技人才培训班5次70人次,推动了“三区”科技人员队伍建设,为“三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技人才支持和智力服务。
八是推动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强化知识产权服务。贯彻落实《河南省建设支撑型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实施方案》(豫政[2016]66号),以促进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为重点,进一步提升我市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2016年专利申请量达到1877件,授权量首次突破千件,达到1061件,较上年分别增长 39.9%和18.8%,位列省直辖市第9位。认定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家。组织60家企业开展了专利“消零”行动,开展执法检查4次,查处假冒专利案件12件,调处专利权属纠纷1件。新增贯标企业1家,新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1个,新增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制定2家。积极开展专利权质押融资工作,举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培训及银企对接活动5次,有5家企业提出了专利质押融资需求,其中上蔡县恒通机械有限公司以23项专利质押在中行融资货款500万元。
九是加强防震减灾体系建设,增强防震减灾能力。起草了《驻马店市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修订完善了《驻马店市市地震应急预案》,开展了豫南七市地震快速应急联队及驻马店市、县区联动演练、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宣传和第五届“平安中国”防灾宣传千城大行动活动,全面启动了市地震台网管理中心、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科普基地建设、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等项目建设,有效提高了防震减灾能力。全市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评比取得了全省第7名的好成绩。
十是积极营造创新环境,科技创新意识不断增强。2016年,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和全市科技创新投入推进会,出台了《中共驻马店市委、驻马店市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驻马店市委、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开展了全市科技界“重品行、树形象、做榜样”主题实践活动,在全市营造了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
十一是加强科技系统自身建设,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得到提升。一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效果显著。赴新县大别山干部学院开展了“两学一做” 重走了红军路主题实践活动,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采取每周一次集中学,每月一次专题党课专题学,每季一次研讨交流学等方法,使同志们坚定了理想信念,提升了政治理论素养。局机关党委被中共驻马店市委、市直工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知识产权局党支部被表彰为先进党支部,1名同志被表彰为先进党务工作者,2名同志被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二是廉政建设基础更加牢固。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坚持“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程序,执行五不直接分管规定,坚持纪挺法前。进一步加强了科技系统反腐倡廉建设,着力打造公开透明、规范有序、务实高效的科技系统运行机制。通过每周学习传达党风廉政相关规定,半年提醒谈话,看警示教育片,邀请市政协、市纪委领导和市委党校教授上廉政党课等形式,使同志们牢固树立四种意识,严守六大纪律,树立了科技系统良好形象。三是机关全面建设进一步加强。积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行依法行政,提高了局系统服务企业和科技人员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以我市“双创”为契机,开展了以志愿者活动为主题的各类创建活动,通过卫生秩序整治,办公区和家属院面貌焕然一新,取得所在社区红旗家属院的称号,省级文明单位高标准通过验收,全市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评比取得了全省第七名的好成绩,同时荣获“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暨‘河南省科技创业雏鹰大赛’优秀组织奖”、“ 全省科技宣传暨通联工作先进单位”、“ 省科技政务信息先进单位”、“全市招商引资先进单位”、 “经济开发区平安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企业尚未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成果转移转化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研发能力建设和人才聚集平台建设滞后,创新支撑能力不足。
二是科技创新基础总体实力弱。相对于省内先进市,我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较少、层次偏低,承担国家、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和核心技术研究的水平不高。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科技型企业的数量偏少、规模偏小,全市10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拥有20多家省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大部分企业没有技术研发机构,研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的能力不足。
三是科技创新人才匮乏。我市企业科技创新人才普遍缺乏,企业研发中心科技人才少,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缺乏等,难以开展高端科技和关键技术研发。
四是科技成果转化成效不明显。市域内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展科技创新的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合作模式不够先进,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